欢迎光临
想要快速找到正确答案?
立即关注 四川开放大学微信公众号,轻松解决学习难题!
作业辅导
扫码关注
论文指导
轻松解决学习难题!
成都开放大学基础会计学习行为评价
成都开放大学基础会计学习心得
课程概述
成都开放大学的《基础会计》课程是我作为成人教育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。该课程以“理论与实践结合”为教学理念,通过线上视频、教材研读、案例分析和在线答疑等方式,系统讲授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。课程内容涵盖会计基本概念、复式记账法、会计循环、财务报表编制等核心知识点,帮助学生建立会计思维框架,为后续学习中级财务会计、成本会计等课程打下基础。
学习内容与收获
一、会计基础理论的认知重构
1. 会计本质的理解
通过课程学习,我重新认识了会计不仅是“记账、算账、报账”的工具性学科,更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记录、分类、汇总经济活动,为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支持的“信息语言”。例如,通过案例分析,我意识到会计信息如何影响企业融资、投资等重大决策。
2. 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
学习“会计主体”“持续经营”“会计分期”“货币计量”四大基本假设后,我深刻体会到这些假设如何为会计核算提供逻辑前提。例如,在分析企业合并案例时,若忽略“会计主体”假设,可能导致财务数据混淆。
3. 复式记账法的逻辑
通过“借贷记账法”学习,我掌握了“有借必有贷,借贷必相等”的核心规则。通过模拟练习,我能够独立完成企业常见经济业务的分录编制,例如:
- 购买原材料:
借:原材料
贷:银行存款
- 短期借款到期还本付息:
借:短期借款
借:财务费用
贷:银行存款
二、会计循环的操作实践
1. 从原始凭证到财务报表的全流程
课程通过“填制凭证→登记账簿→编制报表”的会计循环模型,让我理解了会计工作的系统性。例如,在模拟实训中,我根据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,完成了记账凭证的编制、总分类账与明细账的登记,并最终生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。
2.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
学习资产负债表的“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”恒等式后,我能够通过试算平衡表验证数据准确性。例如,在某案例中,通过发现试算平衡表中借贷方差额,成功定位到某笔分录的借贷方向错误。
三、信息化工具的应用
1. 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
课程中引入Excel函数(如SUMIF、VLOOKUP)和数据透视表,帮助我高效处理会计数据。例如,利用数据透视表快速汇总某企业各月份的销售费用,显著提升了数据分析效率。
2. 财务软件的模拟操作
通过学校提供的用友、金蝶等财务软件模拟系统,我掌握了从初始化设置到期末结账的全流程操作,对实际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有了直观认识。
重点难点突破
一、复式记账法的逻辑理解
难点:初期对“借方”和“贷方”的含义易混淆,例如“应收账款增加应记借方”与“应付账款增加应记贷方”的区分。
解决方法:
- 制作科目性质对照表(资产/费用类科目借增贷减,负债/所有者权益/收入类科目贷增借减);
- 通过“T型账户”模型反复练习分录方向;
- 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场景(如销售、采购)理解科目变动逻辑。
二、错账更正方法的选择
难点:记账错误类型(如记账凭证错误、过账错误)对应的更正方法(划线更正法、红字冲销法、补充登记法)容易混淆。
解决方法:
- 总结“三步判断法”:
1. 错误是否在结账前发现?
2. 错误仅限于账簿记录?
3. 是否涉及金额计算错误?
- 通过案例对比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,例如:
- 记账凭证金额多记,但已过账→红字冲销法;
- 过账时数字颠倒→划线更正法。
三、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
难点:资产负债表、利润表、现金流量表之间的数据关联性不易掌握。
解决方法:
- 绘制“报表关联图”,标注关键数据衔接点(如利润表“净利润”转入资产负债表“未分配利润”);
- 通过企业年度报告实例,分析三表数据的逻辑一致性;
- 使用公式:
```
利润表的“净利润” = 资产负债表“未分配利润”期末数 - 期初数 + 期初未分配利润
```
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
一、结构化学习策略
1. “三遍读书法”
- 第一遍通读教材:把握章节框架和核心概念;
- 第二遍精读案例:结合习题理解知识点应用场景;
- 第三遍整理笔记:用思维导图梳理会计循环、报表编制等流程。
2. “错题本”记录法
将作业、测验中的错误题目分类整理,标注错误原因和正确解法。例如,曾因混淆“管理费用”与“销售费用”导致利润表编制错误,后通过标注高频易错科目名称强化记忆。
二、实践与理论结合
1. 模拟企业实训
选取某小微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(如餐饮店),自行完成从原始凭证到财务报表的全流程操作,过程中深刻体会到“凭证规范性”对后续工作的关键作用。
2. 生活场景应用
将家庭收支管理作为实践案例,用Excel建立个人财务账簿,通过记录收入、支出、储蓄等数据,直观感受会计核算的实用性。
三、线上学习的挑战与应对
1. 时间管理
作为在职学生,采用“番茄工作法”分段学习:每45分钟学习+15分钟休息,确保注意力集中。
2. 互动答疑技巧
利用学校论坛和在线答疑系统,针对“现金流量表编制”等难点问题发起讨论,通过与同学、教师的交流获得多角度理解。
课程改进建议与反思
一、对课程的建议
1. 增加行业案例库
当前案例多为制造业场景,建议补充零售、服务业等行业的业务实例,以增强课程适用性。
2. 强化信息化工具教学
增加财务软件操作的视频演示和分步指导,帮助学生更快掌握实际操作技能。
3. 引入职业资格衔接内容
在课程中融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要点,帮助学生同步备考。
二、个人反思与未来规划
1. 知识体系的完善方向
需进一步学习会计准则(如新收入准则)和税务知识,弥补当前对政策动态了解不足的短板。
2. 职业发展应用
计划将所学应用于企业出纳或财务助理岗位,同时备考初级会计职称,逐步向财务管理岗位进阶。
总结
通过《基础会计》的学习,我不仅掌握了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,更培养了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和数据敏感度。成都开放大学的灵活教学模式(如线上资源、自主进度)非常适合在职学习者,而课程中强调的“以用促学”理念,让我深刻体会到会计作为“商业语言”的实际价值。未来,我将继续深化专业学习,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,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关键词:成都开放大学、基础会计、复式记账、财务报表、学习方法、职业应用